仁波切開示

敦珠新寶藏前行引導文開示
如何快速累積福德資糧及供曼達之教授




敦珠新寶藏_____ 空行心滴前行引導文___九個小時MP3


敦珠新寶藏前行引導文開示______ 發心的要訣YouTube


敦珠新寶藏前行引導文開示__ 如何生起虔信心 YouTube



仁波切 信心是甚麼?



為何我的信心很難生起,縱然生起一點信心,很快就退心?

三種信心

1.清淨信心

定義:看見或聽到高僧大德的言行舉止,而心生歡喜,這種信心沒有任何奸詐狡猾,是實實在在的虔誠單純的信心。

提升信心的方法如多看佛陀和高僧大德的傳記,多瞭解傳承上師、祖師,這種信心就像污垢的水,不清的水,傳說有一個叫「嘅達格」的神珠寶放入水中,能清淨水中之污垢,這就是清淨信心。

 

2.現求信心

定義:斷除輪迴的痛苦,想解脫,或想得到菩提薩埵果位。他知道那個是要斷除的因;他知道那個是取之行為,因指的是善業,惡業或痛苦,要分辨善業和惡業,那個該做那個不該做,取的是善業,斷除是惡業、惡的行為。

比如:採礦者/尋寶者非常想得到寶物,這種渴望追求寶物的心態,就像現求信心

 

3.勝解信心

定義:不但深信輪迴因果,而且知道出世間的因果,知斷除和應取之行為,如前面所講的善業、惡業。除二者之外還有無記業1勝解信心就像結了果的種子:種子播了,亦配合適當的陽光水份等助緣,必然會結果,不同的種子,必長出不同的果實。

1無記業:非善非惡的行為如飯、行走、睡覺、看,還有我現在口裡嚼著香口膠。

信心的特徵

有信心的人

像肥沃的田,容易培養菩提心的種子,信心像大船讓我們渡過無邊無際的大海,像護送者護送我們走過最難走的路,有信心的人能戰勝煩惱,到彼岸,好像懷中藏如意寶,事事如意,事事成,像大力勇士能戰勝一切的不善業和惡業。信心是七勝財之首2

2七勝財(又稱七法財) :信、戒、聞、捨、慧、慚、愧。

 

無信心的人

沒有佛法的緣份,而且對佛法僧產生很多缺點,如大海中的大石頭,如大船沒有船夫,像殘疾人(雙手傷殘) 到達滿地金子的地方,不能拿走任何寶物;像瞎子到達一個金碧輝煌的經堂一樣,怎樣莊嚴也看不倒;沒信心者雖然做了很多善事,但都流於表面,不能帶來多大的利益;無法成就,無法達到菩提薩埵的境地無有信心的人行為舉止有如小人一樣,一眼就被看出來。

 

信心的無量功德

信心是所有善業的根基,能令功德能不斷增長,清除輪迴的痛苦,感上解脫之道;當信心發射出去的時候,立即獲得力量,有信心的人會害羞,容易得到智慧,而且得到所有上師的關心和愛護,想聽到佛法立即聽到佛法想見上師,立即見上師,得護法神保護,睡夢是甜美的,夢裡常見上師三寶、聽法等吉祥夢,事事如意,諸佛菩薩佑護我們往生淨土,有信心的人在中陰身時沒有恐懼,類似為佛法僧的代表,功德不斷增長,越來越快得到佛陀果位。缺乏信心時,無論在觀想或修法時,是沒有甚麼感覺的,所以說信心很重要。

生起信心的方法

如果一個人對佛法沒有信心那麼就不會有成就,修不了佛法也得不到道。沒有信心者就像瞎子一樣,無論美好的事物怎麼美,都是看不見的。

為了生起信心就有著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1於四時3去思維去觀想無常而生起信心。

2思維因果而生起信心。

3思維佛法難遇而生起信心。

4思維上師的恩賜而感恩從而生起信心

5經常與佛友一起,以淨相觀待佛友且觀視為菩薩。

6思維佛陀功德而生起信心。

7貧富分別心,缘或蔑視都是不好的不因是乞丐而去蔑視,不因是權貴而去高攀,不因是有名望的仁波切而去參拜去攀緣,應以聽法為主,不因是弱者而輕視,應平等心待之,以此提升信心。在此所講的是眾生對眾生之平等而不是眾生對上師或是佛法僧。

3四時:春、夏、秋、冬或是於早晨、 上午、 下午、 晚上。

信心需有下列特點:

牢固有信心的人絕不搖動,犹如須彌山堅定牢固

恆常:如陽光一樣恆常,不會忽光忽暗,恆久如一

深度大海還深。

邊際:其邊如天空一樣沒有邊際。

不疲勞:信心不會疲勞如船和大橋一樣,永遠不變

相續:如流水般相續不斷

改變不了:像天空一樣別人改變不了,就是他人說什麼,甚至上師打罵,也動搖不了,就像天空本來一樣。

信心的量度(高境界)所有輪迴中的一切是虛幻虛無縹緲不真實的,能領悟此點便是信心的最高境界。如海螺本是白色但患膽囊炎的人看見是黃色的,並說它是黃色的因我們被虛幻所迷惑,我們認為輪迴是那麼真實,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真實。猶如膽囊炎患者誤認為海螺是黃色一樣,我們已經被迷惑看不清

對上師的愛護:對上師的愛護像對自已的愛人一樣。

珍惜:聽到修行的東西,珍惜程度如乞丐得到神珠寶一樣,行善業時如商人到達滿地金銀財寶的地方的歡喜心。

無厭足:修行時,就像飢餓的野牛到了茂盛的青草原,不停的食,不停的食,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無有飽足。

 

信心增長與衰敗的原因

信心增長的過程中,他還會增長更多的信心,我們應找一些經書或找一些方法去提升自己的信心。信心就是前面所講的三種信心。

相信世間輪迴痛苦的因如何斷除,相信這個因也相信後來的這個果,因果有兩個,包括相信涅盤的因果。

如何提升自己的信心依靠佛友、看高僧大德傳記、多聽因果的故事等等。

 

提升增長自己的信心:就要依靠上師的加持、佛友、金剛兄弟、討論佛法時、聽或高僧大德傳記並去學他們的行為把這些好的行為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以此提升自己的信心。讀律經或其他經典,知道並瞭解什麽是空性來提升自己的信心,經常思維無常或是閉關、吃素、放生(尤其是放生)以上的方法去做的話會有成果,佈施、供燈也能成為信心的因,放生、會供的方法會比較明顯因為它們的功德大。

 

衰敗的原因:

跟前面所講的行為剛好是相反就是衰敗的原因在修行同時會產生魔障,因有魔障的力量或魔障的加持力,會產生邪念使信心慢慢衰敗,已經被魔障加持或侵入自己的修行境界中時,會對自己的上師所做的事產生邪見,邪見越來越深,甚至對上師做的法事都有反感,上面所講是信心衰敗的原因或已經衰敗到極限,因為對上師產生邪見時已經很嚴重,前面所講結交損友,行為為惡、造惡時已經產生了衰敗,也是對三寶的信心在下降,下降到了極限。邪見來自信心的衰敗,信心如何會衰敗?因為沒有經常聽聞佛法,不但要聽聞還要有實修,如果只是聽聞而無實修就猶如鸚鵡一樣在學舌造業。所以說不但要聽聞佛法還要必須實行,實行是最好的進步,只有實修才能真正走向解脫之道。

以前所提到的平等,就是因為平等才會讓魔障有機會乘隙而入,因為上師與弟子之間的平等所以魔障隨時有機可乘。

現在就開始實行,不要等明天或是後天不要找藉口,不要明日復明日,這樣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生命。

比如說信心,噶舉派祖師諦諾巴,那諾巴去找諦諾巴拜師時經過千里迢迢去尋找,見到諦諾巴後求傳法,諦諾巴聽後說可以(諦諾巴想測試那諾巴是否具足信心),但是有個條件,那諾巴必須從高崖上跳下去,那諾巴對佛法、上師很有信心,便不加思索地跳了下去,那諾巴粉身碎骨,在成就者諦諾巴的定力之下又復原。

這就是信心的力量,對上師佛法有無比的信心。

佛法僧三寶或佛友我們都要觀想淨相,除自己之外所有的有情眾生都是佛菩薩的現身,上師在做佛事法事時更應具有淨相,比如看見佛友在做不如法的事也要觀成是自己的缺點,是因為自己沒有淨相。如前面所講海螺明明是白色的但卻誤認是黃色,是自已的缺點。知道是惡業必須要去斷除,遠離損友,感覺自己的信心在往下時,自已要知道已經出現魔障。

有一例子,我的上師堪布有個修大圓滿的弟子,這個弟子把一些出現的景象及境界,如見到上師的相或看見光一些顯現的東西告訴給堪布聽,並說我好像是悟道了,堪布說你走火入魔,你不要執迷不悟,你應該修些除障法如蓮花生祈請誦或咒來除障,可是弟子不聽,還以為自已很了不起,果然,弟子產生了邪見跟上師吵架,反目成仇。
 

仁波切,我們如何選擇上師?


標准的上師
我們一般人有心的力量,但力量太小,不但沒法悟到佛法的真諦,就連找尋佛法的影子方向也不清楚。佛教中最殊勝的密法,主要是靠金剛上師,所以首先必須好好的觀察上師。上師為甚麼在密法是最重要的?比如上師是熟悉的領路人,他又是一個船夫能讓你安全的到達波濤胸湧大海的彼岸。要成佛成就需修菩提心,開始先依止上師,開始就猶如小孩開始學走路一樣,需要被牽著手一步一步的走過去,沒有上師如船沒有划船的槳,沒法到達彼岸,雖然有圓滿的知識,但沒有上師是萬萬不成,就像船失去槳一樣,即便你有豐富的知識,無上師指點還是不算圓滿。上師在藏傳佛教中尤為重要。
l  標准的上師遍知一切,遍知一切的聖人如釋尊、蓮花生大士、龍清巴尊者、宗哈巴大師、密勒日巴尊者等等都稱為遍知,遍知指什麼都知道,悟道時不需學就自然而了知一切。他是靠上師的竅訣而悟道的,他和藹可親,有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嚴守密法戒律。
l  七種標准的上師(跟據龍清巴尊者之分類)
無缺點知識圓滿的上師
*這種的上師現在跟佛陀一樣,我們就需俱備很大的信心。他為利益眾生,他以不同的善巧方便,很巧妙地,做出很多利他大事業,每分每刻都悲憫著眾生。
自性圓滿的上師
*這種的上師他的血統是王族類和活佛的血統裡,有著慈祥和超凡的智慧,聽過很多的知識,沒有滑頭(很老實)
遠離世俗最好(解決痛苦最上)的上師
*是放棄老家去他鄉的上師,放棄世間法的,對無需用品和財物(物質)不太執著,相信因果,斷除惡業而行善業,一生都作利他事業。
4 超智慧的上師
*能知一切知識,聽過很多的佛法,思過很多的佛法,有著無上的見地與行為,給不同根器開示不同的佛法,能領著我們行菩提道的上師
有著傳承加持的上師
*得到上師至愛的加持,得到了上師意的智慧,得到了聞的傳承,有著成就者的傳承,依據傳承作風,精進的修法而得到無數的(悉地)成就,有能力轉變他人的思想,能領著眾生走上解脫之道,有著顯宗和密宗的清淨戒律
悲心領著解脫道(慈悲帶路)的上師
*有著菩薩的心腸,經常行利他,用加持給與弟子與眾生,擁有高尚的見地、修行與行為,法力無邊,驅魔、消業障,帶很多人走上正道。
能傳領悟之究竟精華的上師
*把跟他有關係的人帶上殊勝的道路上
*介紹殊勝精華的化生
*能使殊勝証悟增上
*能渡過今生的輪迴


仁波切如果已遇到一位具德上師,我們應如何依止上師?

標准的弟子
面對上師(如何依止)
1. 供養
可以供養花、供曼達或外邊所有美好的東西,這是觀想的供養法,無論供養甚麼,必須在上師前誠心的禮拜(三次禮拜)供養,不是又想供養又不想供養,這樣不能成為真正的福報,如上師喜歡你的東西,你就要誠心供養,或答應了供養上師,卻沒有做到,來生會投生到餓鬼的世界,如你真的無法供養,必須向上師品明並解釋為何不能做到,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

2. 視上師如佛陀
從金剛持開始一直傳承下來,上師本來已經是金剛持的代表,在幻化網經中講只要有傳承接到此上師時,上師已成為金剛手或密主的轉世靈童,所以可以判斷上師是本尊或佛陀轉世或是把上師視作菩薩看待,如不是這樣的話,便沒有上師的加持,沒有佛陀的加持,沒有本尊的加持,所以必須要把上師當作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體,佛陀的功德無量是至高無上的,有許多的千佛菩薩來轉法輪然後又涅盤可是我們卻沒有得以親聞,我們是如此得難遇佛陀釋尊沒有遇見但我們卻得遇上師,上師能使我們解脫悟道帶領我們修行直至到達彼岸,所以上師比佛陀更重要。
上師的眼耳鼻等等皆是八大佛子的化身,比如說上師的眼是虛空藏的化身,毛孔是羅漢的化身,上師頭上所戴的五佛冠是五佛的化身,所以我們見到上師時觀想上師頭上戴著五佛冠或是上師是佛菩薩羅漢的總集體這樣去觀想。觀想上師周圍繞著天龍八部。
行走時上師要在前面因為如果是踩到上師的影子,那就如破一個佛塔般罪業所以上師與弟子有七步之遠的距離以免犯下罪業,上師的坐位、墊子不能坐,也不能跨越要繞道而行否則也會有破壞佛塔般的嚴重罪業。上述所說的如果在迫於無奈情形下要做就要唸此咒:“嗡班則布嘎扎瑪吽” ,它有金剛的力量,自已就像金剛的走過去,如此便無惡業。

3. 聽從上師之語之吩咐
聽從上師之吩咐去做,如不能做到,必須向上師解釋為何不能做到,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

4. 上師的眷屬和物品
上師的太太、兒子及上師最疼愛的弟子,侍者都需要以尊敬心待之,不能跨越上師的物品,上師的物品要高舉。

5. 親近上師的行為
不可以和上師平起平坐,言行舉止要得體要恭敬心合掌,頭不要戴帽或手持利刃不要有不雅的言行如唱歌跳舞等。

6. 身語意的恭敬
身的恭敬:先行大或小禮拜後,幫上師塗香料或倒水洗臉洗足平時彎腰合掌 語的恭敬:要輕聲細語; 意的恭敬:要有信心,無邪念,視師如佛

7.斷除傲慢
不可因自己是王族、知識份子或大護法而覺得自己了不起的想法,聽聞佛法時要把自已放到最低位,要虛心,一心一意的聽法,需關閉手機靜語,法會完時才做自己該做的事。上師面前不要有放屁打嗝打哈欠等之不雅行為,尤以打屁行為最嚴重,如必須要打屁,也應在洗手間或別的房間進行。

8. 不入自由
如自已是大老闆也不能在上師面前教訓下屬,就算本身也是上師並有徒眾,也不能在上師面前教訓弟子。


仁波切,為何佛教這麼重視皈依?不皈依可以嗎?為甚麼要皈依?

害怕輪迴的痛苦,想要得到佛陀的智慧,我們現在恐懼和沒有自由的情況下,就有必要去求神或佛菩薩來解救我們身心的痛苦,我們從開始被黑暗無知所困擾著,而無法從可怕痛苦的輪迴監獄中解脫出來,所以我們必須依靠三寶的力量,因為衹有三寶才有力量把我們從無知黑暗的輪迴監獄中解救出來,因此我們皈依三寶,依靠三寶智慧力量解脫可怕的輪迴之苦。
人種分三
l  下等:怕三惡道的恐懼而求人道等…….
解釋:因恐懼、慾望為主;這些屬佛道至外道的人(包括佛教徒與非佛教徒)
l  中等:害怕輪迴而想自已得以解脫的人。
解釋:因恐懼、慾望與信心,信心為主;這些屬阿羅漢類
l  上等:害怕輪迴的痛苦,而想究竟的悟道。
解釋:因恐懼、慾望、信心與慈悲,慈悲為主;這些屬大乘人。
l  另外還有為什麼皈依的原因,阿底狹尊者講一切戒律的根本基礎是皈依,而外道和佛道的區別是有沒有皈依之分,如果不皈依的話,無法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仁波切,如皈依的對象不同,將有甚麼不同的影響?

(1)普通教法的皈依處  
i)世間皈依處 ii) 出世間的皈依處 
i)世間皈依處分二  a卑劣的皈依處  b上等的皈依處
a卑劣的皈依處:
l  山河大地等之皈依處(如河神、海神、山神、地神、非人、人非人、天龍八部等,有的人把祂當做精神之主)也有把國王權威的人當做精神之主,這些天龍八部或神等自也在輪之中未能從輪迴解脫出來
b上等的皈依處:
l  雖然是皈依三寶,但衹求從三惡道解脫出來,他們欲望得到天道、人道、非天神道的究竟
ii)出世間的皈依處是佛法僧,是三寶
重點在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而依慈悲心的大小,而分為求自身解脫,或是求一切眾生得到解脫
(2)殊勝密法的皈依處
金剛乘密法的皈依處,求三寶外加上上師



仁波切,皈依有甚麼好處,為何要守皈依戒啊?

皈依的功德
1成為佛教徒;
2不墮落三惡道;
3成為了一切戒律的基礎;
4不會被人非人等的魔障所侵;
5少病增壽;
6過往所做之業皆被清淨;
7圓滿兩種資糧而成佛。


仁波切,皈依有這麼多殊勝功德,請開示如何讓皈依的信心永不退轉?

向上師求皈依後,應勤修皈依及至心念誦皈依儀軌。並斷除下列的不當行為:
斷除的戒律:我們皈依佛門後,不能皈依世間神,不能向他們大禮拜,為了暫時如法的事,可以暫時向他們恭敬和供養;皈依法後,不能向眾生動武(打、罵、騎、拉、扯、殺) 斷除作惡之念,應有慈愛之心;皈依僧:不要聽外道的教法;不要跟惡友在一起。
修持的戒律:完整佛像或是殘缺、破碎、斷、之佛像都應供養,佛法經書或衹是有殘缺的一行一句也要供養;僧衣若有一少布也要供養,我們皈依佛後,不可輕視不敬重佛像經書僧衣,如不要跨越,不要踩在上面,不要坐在上面,不要不潔僧衣也可不亂穿;皈依法後,不能對法持有任何偏見、疑惑或是誹謗,應抱有恭敬心;皈依僧後,看見穿著僧衣之人應以恭敬心,不論僧人長短。
共同戒律:
i)       不管你是否有多大的利益,不棄三寶
ii)      不管對你發生任何事,也不皈依其他教派
iii)     常憶起佛陀殊勝,而起恭敬
iv)     皈依之功德,有六個時間去修
皈依衰退的原因:
不如實念儀軌,產生邪見,斷除三寶,不修皈依儀軌,把皈依戒奉還,大體拜皈依其他教派。


仁波切,如果皈依了三寶,有甚麼需要注意啊?


皈依的戒律

斷除的戒律:我們皈依佛門後,不能皈依世間神,不能向祂們大禮拜,為了暫時如法的事,可以暫時向祂們恭敬和供養;皈依法後,不能向眾生動武(打、罵、騎、拉、扯、殺) 斷除作惡之念,應有慈愛之心;皈依僧:不要聽外道的教法;不要跟惡友在一起。
修持的戒律:完整佛像或是殘缺、破碎、斷、之佛像都應供養,佛法經書或衹是有殘缺的一行一句也要供養;僧衣若有一少布也要供養,我們皈依佛後,不可輕視不敬重佛像經書僧衣,如不要跨越,不要踩在上面,不要坐在上面,不要不潔僧衣也可不亂穿;皈依法後,不能對法持有任何偏見、疑惑或是誹謗,應抱有恭敬心;皈依僧後,看見穿著僧衣之人應以恭敬心,不論僧人長短。
共同戒律:
i)         不管你是否有多大的利益,不棄三寶
ii)        不管對你發生任何事,也不皈依其他教派
iii)       常憶起佛陀殊勝,而起恭敬
iv)       皈依之功德,有六個時間去修


仁波切,舉辦法會時,依據傳統我們需要預備些甚麼?

A法會場地要注意的事項:
場地要清靜、上師要有八個獅子抬著的法座、壇城上要有、香、花、八供、金或銀的供曼達擺放著,還要有音樂.傘蓋等迎接的法器,幾位弟子代表拿著香並奏著樂器恭敬的迎接上師(大的排場時,則有很多喇嘛排在兩旁,迎請仁波切)

B聽法的心態和姿勢:
聽法或參加法會時不能戴帽子、黑眼鏡、帶武器或穿鞋等,要有恭敬心.聽法之人要儀表莊重,不要講笑,不要議論上師之名利,不可對上師有邪見,不能找上師的缺點,不要輕視上師,不以貌取人,著重修行,斷除世間八法所產生的邪見,斷除雜念,要有恭敬之心,雙手合十,聽法時弟子要端坐,心裏想我今得遇有如此殊勝稀有的上師及法,要很專注虔誠的聽法,生起大信心。

C供養:
供養隨力而供,供養可以供養有主人或沒有主人的供品,心想把世間一切善事和無邊無際美好的物質供養(過去,現在,未來)上師,或是觀想供養自已的身體,為了法,為眾生供養上師。供養者或參與法會者彼此不應有妒嫉,誹謗之心,並彼此以淨相觀想。


D聽法的目的(菩提心)
弟子不要為自私的利益而聽法,心裡發菩提心,心要專注,行為端正,無邪念,心無驕傲之心,要為培養更大和不間斷的慈悲心,不斷的聽法。

E講法的目的(菩提心)
講法者也如此觀想:不可有驕傲心,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名利)而講法,是為了一切眾生得法眼,為了點燃眾生心中智慧之火,為了將佛法流傳和長住而講法,觀自己是海生金剛,周圍是無數的持明和勇父勇母等等在聽法,觀想自已身是佛陀,語是法,將法音傳遍宇宙,讓眾生得到法門和定力.講法不要太慢和太快要清晰,要隨眾生的需要,講法的速度和內容的長短要適宜,不要讓聽法者產生厭煩或憤怒的心。為了讓眾生從輪迴苦海走出來,並帶著他們走上解脫之道,發這樣的菩提心

F完整的修法:
必須唸皈依、發心、正行、回向才是完整之善業


請仁波切再詳細開示,在聽法時應具備的心態和必須斷除的行為?

聞法方式:
A1. 坐在最低的地方。
   2. 以歡喜的心態聽法。
   3. 保持身心平靜。
   4. 佛法尤如甘露水,滋潤身心。
   5. 把上師當作醫生,把佛法當作治煩惱病的處方,把自己當作病人。
B 斷除法器三過
1.  覆器:盛甘露水的器皿覆轉,倒多少甘露水也沒法倒進,情況就如上師說法的時候,沒有專注聽法,心不在焉,甚麼也聽不到。
2. 破器:雖然可以盛載甘露水,但因器皿破穿,甘露水還是漏失,情況就如聽法的時候,沒有反覆的思考或是如實的練習,然後忘掉。
3. 如毒器:有毒的器皿,不論倒進多少甘露水,也是有毒,甘露水不能使用,情況就如聽了很多法,祇會增長自己的煩惱知見,再次聽此法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變得傲慢。
經文上講佛陀謂你好好的聽,我會好好的講,我們應該在沒有倒器、破器、污器和沒有任何煩惱的情況下,好好的聽並牢記之。
C 斷除六垢
1.傲慢
2.沒有信心(不恭敬)
3.不好學
4.心散亂
5.太內收(神志昏沈)
6.厭煩
D 1. 思維把講法的上師當作如意寶庫
    2. 思維把法當作是如意寶
    3. 思維很難聽到佛法,故需牢牢的記著
    4. 思維修持佛法的珍貴,把佛法當是最有意義的,這些都是思維法
    5. 思維好幾百世得不到佛法
    6. 思維放棄追求佛法的甘露,不專心聽法等於把甘露水倒掉了,而選找有毒的煩惱之過患

    7. 思維聽聞佛法,成為有意義的真理,並觀想聽法的場地如淨土,觀想上師圓滿(上師是諸佛菩薩的總集體,能把眾生帶上解脫之道)、法圓滿、人圓滿(聽法者男文殊,女綠度母) 眷屬圓滿(這麼多法友聚集一起聽法)和時圓滿(在這殊聖的日子,有上師說法,我們亦得聞佛法)


仁波切,其實因果的道理很簡單,為何佛教這麼重視因果業報?


因果的道理表面上很簡單,如中國人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孩童都聽得明白,不過是真的明白嗎?請打開報章看看,每天有多少打架、偷竊、行騙的新聞,其實很多人祇是表面上明白因果道理,或對人說我明白因果,因果怎麼重要,但自己根本沒有把因果的道理放入日常生活內,對於那些不信因果的人就不用說了。
雖然因果道理看似簡單,但業力的運作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凡夫無論怎樣思考怎樣議論也講不到因果業力之奧妙,所以說業力不可思議的。因果在佛教的確極重要,如果你不信因果、請不要對人說你是佛教徒,現在就談談因果不虛的道理罷:
因果不虛
A. 因業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果報
有些人有很富有有非常窮也有些是中等的有些人多病,有些人少病小偷有的是有福報可以去佈施供養,有些人善良,有些惡壞奸詐滑頭等,這些都是因果所造成
由於因果業力的牽引有投生畜生或人類神仙界 餓鬼甚至地獄,如果前世做的是善業那麼投生到人或是天神界。

B因果的運作
由於前世修了善業的因類似過著快樂美滿幸福的生活皆因前世所累積之善業果報所以說不善業所有的生偷等都要斷除,以防因果輪迴時會成為痛苦
是善業也好是惡業也好剛播種時它只有芝麻般甚至更微小可是它到了以後成為果時,它會成為一個大的因果報應假如是大的惡業更不用說它的增長更大那將會愈來愈多就像播了種子一樣類似它的種子愈來愈多,結了果以後種子更多我們如果沒有戰勝或斷除積累的惡業那麼類似是以後將是後患無窮,故我們必須斷除惡業

C應取應捨的行為
(1)   斷除的行為(不善業)
這些來自貪、嗔、癡 如心有了貪念會有妄念就會偷盜心產生嗔念恨會去殺人罵人會說諷刺之語
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十不善業
a. 身:
l   殺生
l   偷盜所指的偷,也包括了在他人沒有允許之下所拿取的,也稱為偷
l   邪淫 除了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不能與其他人有夫妻生活
這三個來分的話, 都屬於貪,比如嗔就因為他嗔恨了所以殺眾生那麼偷是貪邪淫也屬於貪類,這些均是身所造
b. 語: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十不善業中有四個惡業來自口業
l   離間語:如挑撥離間
l   惡語指的是諷刺、恥笑、不好聽的話。
l   如說自己擁有何種神通,講些不實的話
l   無聊語:說無意義的話。
c.意:
l   妄念想得到某些東西也是貪念
l   害人的念頭:害人之心不可有,為了謀取某些東西而去害人
l   邪見邪見是所有惡業最為嚴重的一個比如跟某個上師求法後又講上師壞話詆毀誹謗上師背叛上師邪見另一種說法是不三寶(佛法)不信因果。

(2)要做的善業(十善業)

衹要斷除十不善業,自然而言成為十善業,十不善業反過來做是十善業,如偷某人變成供養此人;再如挑撥離間,去修復好關係等此為十善業當然善業還有其他的如造塔、供燈、供曼達。輪迴的痛苦是來自十不善業或貪嗔癡,剛才說過的邪見,如不信因果,弟子詆毀了給自己講過正法的上師,說上師的懷話和搬弄是非,是邪見,故投身阿鼻地獄




欲望與疑惑

問:請問仁波切有時候誦了很多遍經文,念了很多咒,但好像沒有效果?但有些師兄誦了一樣數目的經文,持了同樣咒語,他們感覺很好,覺得很相應很殊勝,為何有這麼大的差別?

仁波切:學佛不要追求感應,相應與否應看自心是不是多點平和,多了慈悲;誦經持咒不可單看數量,其實質量(發心)最為重要。若能一心持咒念佛,如法的修持,那怕是一剎那,其功德也是無可限量,我們誦經修法時,有兩個重點不要犯:第一個是欲望,第二個是疑惑。
1.欲望
如果我們對持咒念經的效果有很大的執著,很多時得不到很大的成效,就是欲望越大,你越想要,就越得不到,因為我們以自私自利的心態念經持咒,心胸狹隘,是很難相應的。如果能不計較成效,不是自求,祇求眾生得安樂,用清淨的心持咒修法,就很好了,所以為何「三殊勝」這麼重要,也是這個原因。
2. 疑惑
疑惑就是對佛菩薩沒有信心、雖然咀巴不停的像是鸚鵡般念經念咒,心中卻想這些經咒應該沒有什麼效果,自然無法相應。